详细页面

上海工程局员工获《“一带一路”100个全球故事》征文特别奖

发布时间:2017-05-08 作者:刘晓 吴小东 来源:党委宣传部 字号:

5月5日,局集团员工刘晓参加《“一带一路”100个全球故事》丛书全球首发仪式和演讲大赛颁奖仪式,并凭借《迪瓦拉卖羊》一文获得特别奖。该活动由新华社、国资委联合举办,共设特别奖三名,新华社国际部副主任姜岩向特别奖获得者颁奖。

刘晓(中)上台领奖

新华社国际部副主任姜岩为刘晓颁奖

今年初,蒙内项目部济南分公司员工刘晓参加了国资委宣传局、新华社、孔子学院联合举办的《“一带一路”100个全球故事》征文活动,他的《迪瓦拉卖羊》一文入选央企海外员工在当地的“感人故事”,在国资委收集到的数千篇稿件中脱颖而出,名列丛书该序列第一篇。

《“一带一路”100个全球故事》丛书,是配合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办的系列活动之一,丛书以中、英、法、俄、西、阿、葡等7中语言集结出版。

《迪瓦拉卖羊》讲述了蒙内铁路修建期间的真实故事,肯尼亚老牧民迪瓦拉平常放牧的牧场被蒙内铁路隔断,他无法再前往牧场牧羊,就在他因保护铁路的栅栏而感到无奈和愤怒时,中方为他提供了看护铁路的工作。因为这份工作可以带来稳定的收入,保障老迪瓦拉的晚年生活,他决定卖掉一半的羊。故事反映了蒙内铁路给肯尼亚人民创造了就业机会,以小见大地反映了蒙内铁路的修建对当地居民生活的改善和经济的推动具有积极意义,充分表明了蒙内铁路是一条幸福之路,发展之路。

中国通号参建了蒙内铁路通信信号信息工程,自2015年3月进场后,中国通号蒙内项目部在坚持严要求、高标准建设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彰显负责任央企形象,施工期间曾救助野生大象,资助当地孤儿院和肯方困难员工,获得了当地民众的好评。为了提升肯方员工技术水平,项目部建立“预制工厂·培训基地”了,累计培训肯方员工200余人次,并承办了电务培训班,接收34名肯尼亚铁路学院的大学生实习,为蒙内铁路和肯尼亚培养铁路人才,以推动肯尼亚铁路事业发展和经济建设。

目前,肯尼亚蒙内铁路已经进入联调联试阶段,中国通号蒙内项目部将保持高强度的施工状态,科学安排,合理施工,克服万难,为蒙内铁路6月1日的试运营保驾护航。

附:迪瓦拉卖羊

迪瓦拉卖羊

1

迪瓦拉今年六十岁了,他没有娶妻,也没有子女。

这个独自生活在山区的老人过得并不容易。他已经记不得自己的父母是什么时候去世的了,几十年以来,他一直孤独的生活在内罗毕山下。

小麦和羊群是他的一切,可如今他老了,耕种小麦对他来说太吃力了,牧羊成了他唯一的谋生之道。

现在,迪瓦拉有了新的苦恼。

政府对于内罗毕国家公园越来越重视,被划入公园的范围实在是太广了,其中不少地方,是迪瓦拉赖以生存的牧场。迪瓦拉不得不慎重考虑,究竟要不要继续进入肯尼亚山国家公园放牧。

内罗毕国家公园并无明显的边界,迪瓦拉知道有一条隐秘的通道可以进入其中,那里有一片平坦、广阔的草地,是他多年来的秘密牧场。

2

去往的隐秘通道的路上,迪瓦拉必须穿过一条铁路——蒙内铁路。笔直的路轨远远的伸向远方,将茫茫的荒野一分为二。

这条中国工人们修建的肯尼亚百年来的首条新铁路已经接近完工。目前,中国通号的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最后一道关键工程的施工——通信信号专业安装,搭建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好几次,中国工人都阻止了迪瓦拉穿越铁路的行为,并且请来翻译告诉他,一旦铁路通车,他就不能随意穿越铁轨。

老头子当时就不干了,大吵大闹了一番,中国人面露难色,却暂时无法解决他的问题。

迪瓦拉能有什么办法呢?平时沉默的他也只是在发怒过后默默的走了,而后他每天依旧穿过这条铁路去放羊——中国人说距离通车还有一年多的时间,他只能过一天是一天。

那时迪瓦拉心想,也许到了通车的时候,他已经不在了吧,到时候就没有这些烦恼了。

有一天,这条安静的铁路又来了很多黄皮肤的中国人,他们正忙碌着。迪瓦拉远远地看见铁路边上,多了一些栅栏一样的东西。那些不过一米多高的栅栏将去往铁路的路完全挡住了,他很疑惑也很愤怒:中国人为什么要修这些栅栏,是要将他唯一的活路也断掉吗?

迪瓦拉急匆匆地朝着中国人聚集的地方走去,后面跟着他温顺的羊群,他需要一个解释,否则这一大群羊就吃不上草了。羊群吃不上草,就代表着他吃不上饭。

3

有人注意到撵着羊群的迪瓦拉,认出了这个倔强的老头子。迎向迪瓦拉的是一个微笑着的中年中国人和一个本地人,还有一个稍微年轻中国人。

迪瓦拉怒气冲冲的对那个中年人说道:“你们为什么要修栅栏,是要断我的路吗?”

本地人将他的话翻译给了中国人,那个气质温和的中年男人慢慢开口,耐心向他解释起来。

通过翻译的传达,迪瓦拉慢慢了解了事情的始末。

原来这条栅栏的修建,一直都在中国人的计划之中,是为了防止野生动物跑上铁轨。听中国人讲,在这条栅栏的某些地方,还为野生动物设置了绿色通道,还会安排工作人员对其进行引导,以后公园里的野生动物要想过铁路,就可以从绿色通道过。

听完解释后,迪瓦拉也理解了中国人的做法。可是理解归理解,中国人的这条栅栏对野生动物虽然有极大的好处,但却影响他的活路,他依旧很着急。

中国人看出了迪瓦拉的着急,通过翻译对他说道:“老人家,我们理解你的难处,我们有两个办法。如果能找到别的地方放羊,你可以继续放牧。但如果你找不到的话,可以试试我们给你的工作。”

听完,迪瓦拉有些犹豫——他已经六十岁了,还有什么工作是他能做的?

中国人接着说道:“我们的铁路护栏和安全通道完工之后,需要工作人员进行简单的维护,绿色通道那边,也需要人去引导野生动物,如果你不介意的话,这份工作我们可以交给你。”

这是一个巨大的惊喜,他不敢相信,连着问了几次:“真的吗?”得到中国人肯定的答复后,他立刻答应接受这份工作,甚至没有询问工资有多少。

迪瓦拉还可以找到另一个稍小一些的牧场,但那里无法供养所有的羊。他心里有了一个主意。

4

迪瓦拉将自己的羊群赶回家后,又急忙赶回铁路旁,他想起来要和中国人商定工作内容、时间,当然,还有工资。签订好合同之后,他慢悠悠地回家了。

第二天,他赶着自己家里一半的羊走向了集市,准备卖掉这一半。这样,小牧场能维持羊的生存,他可以既放羊,又安心工作。两项收入足够他度过余生了。

六十岁的迪瓦拉快步走在路上,唱着古老的歌谣,却像年轻了二十岁一样。

浏览次数:1103返回顶部
相关新闻